万众瞩目的第二天,在艳阳高照中拉开了帷幕。
顾乔想了一夜的防止别人发现自己不是太子的对策,因为武帝的一道旨意,而全无了用武之地。
武帝直接对外表示,十皇子不敬太子,致使太子受伤,虽太子宽厚不欲追究,但他不能坐视不理,要防微杜渐,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。
总而言之,十皇子凉了。
虽然武帝最终,也还是没忍心让小儿子背负上“行刺太子”的罪名,但“不敬兄长”和“不敬太子”,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。
旨意一下,便是盖棺定论,十皇子已经没有未来了。
三公主和十皇子的处罚,随着旨意一并传了下来,他们被发配到了京郊山上的祈宁庵里静思己过,没有个三年五载,别想回来。
祈宁庵,顾名思义,就是一座尼姑庵,由大启皇室出资建造,居住于此的都是太-祖朝时无嗣的宫妃们,她们在太-祖去后,就出了家,长伴青灯古佛,为太-祖祈福。太妃们都很知足,因为在此前的朝代里,一直都有人殉的传统。大启是因为太后不忍,才有了祈宁庵。
不过,由于祈宁庵情况特殊,那里有着比皇宫还要森严的规矩,方圆百里,荒无人烟,无论日子多么清苦,都只能自给自足。
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没想到,武帝这回竟对两位皇嗣下了这样的狠手。
据说三公主和十皇子那美艳动人的生母,直接哭晕在了皇帝的寝宫外面,也没能引动帝王半分的恻隐之心。
这是太子的又一次胜利,全方面、碾压式的,还没有和武帝起冲突。
让很多藏在暗中的推手陷入了沉思。
没人相信,或者说是能够想到,一贯强势的太子这回之所以能这么顺利,是因为太子学会了宫斗。他们只能按照常理来推测,太子真的受伤了,还伤得不轻。武帝流水一般送入东宫的赏赐,好像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。
连给太子诊脉的太医,都忍不住产生了自我怀疑,是不是自己医术不精,竟没有发现太子病重。
总之,顾乔借着在东宫养伤的机会,得到了他最迫切需要的缓冲时间。
所有来探病的人,都被福来给谢绝了。
顾乔也是在第二天早上才知道,往日近身伺候太子的人,都在昨天挨了板子,因为看护太子不周。这些宫人需要养伤,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太子的不同。
老太监福来是周皇后生前留给太子的人,但他年纪实在是大了,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荣养的方式留在东宫。若不是这回太子重用的宫人都遭了殃,福来也不会被重新请出山。换言之,福来对于如今的太子的了解,并不比顾乔多多少。
顾乔既无内忧,也无外患,只用躺着静候下一步计划的佳音便可。
也就是寻找太子的计划。
顾乔在昨天就想好了派去寻找自己的最佳人选——太子的伴读,周叔辩。
太子一共八个伴读,其中尤以周叔辩的身份特殊,他是周皇后嫡亲兄长的儿子,也就是太子的表弟。
顾乔会选择周叔辩,不是因为他对这位太子表弟有多少了解,而是因为太子伴读里他只叫得出这一个名字。顾乔尽己所能,以最快的速度,在这天一早就叫来了周叔辩。命运也很配合,几乎是在顾乔刚刚和福来说出名字的下一刻,这位周家的三公子就出现了。
周三公子被叫到的时候,整个人都是蒙的,走起路来都甚至有点飘。他不断地和来找他的太监确认:“是叫我吗?真的叫了我?只叫了我一个人?”
“是的,周公子,殿下只说了要见您。”
周叔辩是和其他周氏兄弟一起来探望太子的,有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,也有同气连枝的堂兄弟。作为太子的外家,周家是个极其庞大又复杂的家族。人丁兴旺,才杰辈出。
太子的表兄弟这个称呼在周家其实一点都不值钱。
哪怕不算庶出,只说嫡出,在周家大门口喊一嗓子,分分钟就能站出来十来个太子的表兄弟,还个顶个地有能力、有本事,人高马大,像小山铁塔似的稳健。太子从小到大,和人茬架的时候,就没缺过人手和排场。
而在太子的八个伴读里,周叔辩其实也不算特别突出,哪怕有血脉这层关系,太子重用的还是另外两个更有用的伴读。
周叔辩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,毕竟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,太子先是太子,其后才是他们家的亲戚。而他们自己也是,先是臣,再是家人。谁要是敢仗着外戚的身份胡作非为,都不用抬出律法,周家的老爷子第一个就能动手打死他!
周叔辩对于太子的忠诚,是一种从小到大被灌输、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,已经融进了他的骨血里,成为了他这个人思想的一部分。
不管太子如何对他,他都会一心一意地为太子办事。
顾乔这是一次误打误撞、运气极佳的选择,而对于周叔辩来说,在越过兄弟还有随后也来请安的伴读被传唤时,几乎感觉自己活在梦里。
这可是他最露脸的一次了,他甚至没出息地觉得,这一定会成为他最宝贵的记忆,是要留下来传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!
***
在顾乔寻求周叔辩帮助的时候……
真正的太子殿下,其实也想到了自己的这位表弟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